清代正史日食记录初探Official Records of Solar Eclipse in Qing Dynasty
马莉萍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的全面复算,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作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前人和我们的分析,《清史稿》、《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等正史里的日食史料来自日食预报,清朝正史中的日食记录包括了清代发生的日食的绝大多数;从1735年开始至清末,清代日食预报的时刻精度比之前提高了5分钟左右,得益于《历象考成后编》的编纂;《历象考成》、《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的编纂是清代日食预报中太阳所在宿度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西洋新法历书》的计算方法中日食方位是按太阳的地平方位来定位的,而《历象考成》和《历象考成后编》则自日面顶点计算日食方位。《历象考成后编》中日食方位的计算方法比《西洋新法历书》的方法有了极大改进。
关键词(KeyWords): 天文学史;日食;清代;正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19973012)
作者(Author): 马莉萍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中国古代天象资料整理小组编的《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日食》。油印本,1977年。
- [1]StephensonFR.HistoricalEclipsesandEarth’sRota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 [2]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阶段成果报告·简本[R].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83-84.
- [3]刘次沅,李建科,周晓陆.“天在旦”研究[J].中国科学A,1999,29(12):1141.
- [4]吴守贤.仲康日食研究史略[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2):114.
- [5]李学勤.三焰食日[A].李学勤.夏商周年代学札记[Z].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 [6]崔振华,张书才.清代天文档案史料汇编[Z].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 [7]石云里,吕凌峰,张秉伦.清代天文档案中交食预报史料之补遗[J].中国科技史料,2000,21(3):270-281.
- [8]庄威凤,王立兴.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Z].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
- [9]马莉萍.清代日食的地方性记录[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3(2).
- [10]吕凌峰.明末及清代交食记录研究[D].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002,41-51.
- [11]朱文鑫.历代日食考[M].商务印书馆,109-113.
- [12]薄树人.清钦天监档案中的天象记录(上)[A].科技史文集:第三辑[C].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 [13]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842-844.
- [14]F.R.StephensonandL.J.Fatoohi.“AccuracyofSolarEclipseObservationsMadebyJesuitAstronomers inChina”[J].JournalfortheHistoryofAstronomy,1995,227-236.
- [15]ShiYunli.TheEclipseObservationsMadebyJesuitAstronomersinChina[J].JournalfortheHistoryof Astronomy,2000,31(2):135-147.
- [16]陈久金.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时制换算及其精度分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2(4)
- [17]刘次沅,庄威凤.明代日食记录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17(1).
- [18]吕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J].中国科技史料,2003,24(4).228-289.
- [19]陈美东.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69.
- [20]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372-38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