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令阳;韩保民;孙保琪;张喆;杨旭海;
精密共视(precisecommonview,PCV)是一种新兴的GNSS(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已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国家重大任务建设中得到应用。GNSS接收机内部噪声是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开展GNSS接收机内部噪声评估可以分析判断接收机噪声对PCV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为多频多系统GNSS观测值的优化选取提供参考。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钟零基线PCV时间传递的噪声评估方法。分别基于该方法和传统的零基线双差法,对PCV时间传递GNSS接收机的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噪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大部分信号的PCV载波相位精度优于0.001 m,BDS系统的B1C、B2a、B3I,GPS系统的L5,Galileo系统的E5、E5a、E5b等信号PCV码伪距精度优于0.05 m;(2)发现天线电缆通道的不一致性会将零基线接收机内部噪声放大约1.8倍;(3)共钟零基线PCV方法与传统的零基线双差法的评估结果规律一致,验证了直接利用PCV时间传递评估接收机内部噪声的可行性。
2025年02期 v.48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应波;吕宏春;沈文凯;李学敏;
为更好地认识地面站坐标误差对卫星共视时间比对的影响特点,针对性开展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地面站坐标误差引起共视偏差,在对共视偏差的贡献中,两站坐标的相对误差影响占主因,两站坐标的绝对误差影响次之,宜采用主从站相对定位方式计算地面站坐标;共视偏差包含固定部分和波动部分,采用多星共视方式可以起到平均的效果,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波动程度,减小标准差;共视应用中对地面站坐标精度的要求与参与共视的两地面站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对地面站坐标精度要求越高,对于10 000 km以内基线长度共视比对,若要使地面站坐标误差对卫星共视的影响控制在0.3 ns以内,则坐标相对误差应小于0.04 m,坐标绝对误差应小于0.12 m。
2025年02期 v.48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修相宇;王康;武建锋;
针对PTP(precise time protocol)协议在应用层获取软件时间戳导致时钟同步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获取硬件时间戳的PTP同步优化方案。设计了以STM32F407微处理器为核心的PTP时钟应用平台,在MAC层实现了硬件时间戳获取,避免了由于协议栈软件处理延时产生的不确定性;针对PTP时钟晶振老化导致的时间同步偏差及网络延迟抖动问题,采用迭代方法优化了本地时钟频率调节算法,提高了频率校正精度。经实际测试,主从时钟偏差的RMS(root mean square)优于20 ns,提升了时钟同步精度。
2025年02期 v.48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哲浩;童明雷;
随着脉冲星时间科学的发展,脉冲星时与原子时联合守时成为脉冲星时应用研究的前沿,这一领域需要统一的稳定度评估方法。为了研究评估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偏差与对应评估原子时稳定度的■偏差之间的关系,通过时域与频域两个角度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两种偏差的异同,并根据频域中两种偏差频率响应间的关系重新推导了■偏差的系数。分析表明,两种评估量都适合于分析具有频率线性漂移数据的稳定度,且适用于相同的低频幂律噪声。与■相比,■只对低频噪声响应。根据频率响应间的关系推导得到的■系数与定义值相比略微偏大。最后通过对模拟数据的稳定度评估,对比了两种评估方法的效果。
2025年02期 v.48 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车爱霞;魏孝锋;乔建武;高飞;段建文;
介绍了一种BPM试验编码时号体制、时号发播控制和监测过程;详细描述了发播通道时延测量、时号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通过国土范围的近、远场测试数据统计结果,证明在科技飞速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劣化的现今,BPM时号仍能保证其定时精度和覆盖范围,为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等提供高质量的授时服务。试验编码信号体制兼容现有发射机工作机制和原体制信号,解码快速,解码率高。随着用户设备的逐步升级,BPM可实现全时段连续播发完整BPMc信息、DUT1信息等服务,更好地满足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对时间同步的实时性、连续性等应用需求,实现BPM自主定时。
2025年02期 v.48 12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萌;张慧君;陈是;李孝辉;朱琳;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发布的PPP-B2b信号可为用户提供公开免费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针对基于PPP-B2b改正信息的实时PPP,设计了BDS-3和GPS实时PPP数据处理方案,搭建了北斗实时静态PPP性能评估实验平台,开展了B1C/B2a、B1I/B3I、L1/L2、B1C/B2a&L1/L2和B1I/B3I&L1/L2 5种频率组合模式下的实时PPP实验。以CSRS-PPP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基准,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进行参数估计,对PPP-B2b的实时PPP定位性能进行了评估,并与广播星历、WUM产品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PPP-B2b的5种模式中,B1C/B2a&L1/L2的定位性能最优,该模式下PPP-B2b、WUM产品的三维定位精度分别为4.08、2.44 cm,相比广播星历分别提升了91.7%、93%。PPP-B2b和WUM产品的定位精度均达到了厘米级,收敛时间均在30 min内,其中PPP-B2b的定位精度略低于WUM产品,双系统的定位性能明显优于单系统。
2025年02期 v.48 13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呼宇航;成芳;沈朋礼;李晓婉;孙文硕;卢晓春;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多家MGEX(multi-GNSS experiment)分析中心陆续提供北斗卫星精密轨道及钟差产品,而不同分析中心的解算策略不同导致了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为促进北斗系统的应用发展及下一代MGEX产品的优化,通过两两对比的方式,对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中国武汉大学(WHU)、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IAC)、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SHAO)4个分析中心的4种事后精密产品(gbm、wum、iac、sha)及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的实时精密产品(cnt)进行卫星轨道和钟差一致性评估,并分析其静态、仿动态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性能。结果显示,4种事后精密产品的钟差差异的STD(standard deviation)值在0.164 1~0.314 5 ns之间,同时其MEO(medium earth orbit)与IGSO(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卫星轨道差异的3D RMS(root mean square)值分别处于3.81~10.14 cm、9.72~19.19 cm之间;相比之下,CNES的实时精密产品在轨道、钟差方面展现出较大差异,这也凸显了深入研究实时数据处理策略的重要性。尽管产品存在差异,5种产品在静态、仿动态PPP试验中均展现出可靠的定位性能,其中iac表现最佳,gbm、wum次之,而sha、cnt稍弱。
2025年02期 v.48 1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小龙;武建锋;吴华兵;赵爱萍;
为满足机载多频卫星导航天线低剖面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层叠式北斗多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该天线工作频率覆盖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S频段(2 492±4 MHz)、L频段(1 616±4 MHz)、B1频段(1 561±2 MHz)与B3频段(1 268±10 MHz)。设计采用短路隔离环的方法,提高天线在4个导航频段工作时的隔离度。所设计的天线在B1、L和S频段采用单点馈电,通过微扰方式实现圆极化;而在B3频段采用双点馈电,通过3 dB 90°电桥实现圆极化设计。通过对每层天线加载环形短路柱,在确保各频段间隔离度的同时起到防雷击作用。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加载径向带线,调节各层贴片谐振频率。测试结果表明,在B3、B1、L1与S频段内,回波损耗小于-15 dB,频段内法向圆极化增益大于4 dBic,法向±60°波束范围内增益大于-2.5 dBic,法向轴比小于3 dB,满足机载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需求。
2025年02期 v.48 157-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7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
2025年02期 v.48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