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时间频率学报
创办日期: 1978年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刊期: 季刊
电话: 029-83890417
Email: bjb@ntsc.ac.cn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61-1405/P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4-0637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30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光频传递系统建模及增益优化
刘昱廷;张翔;董瑞芳;刘涛;在长距离光纤光频传递系统中,环内锁相控制信号的信噪比对链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针对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高精度地基授时项目中光纤光频传递项目中的光信号补偿需求问题,对传统双向光纤放大器的长距离光纤频率传递系统进行了物理模型的完善,构建了光纤光频传递系统的环内锁相控制信号信噪比公式。以信噪比作为优化评判标准,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式自适应遗传算法来优化光纤光频传递链路中EDFA(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增益系数的方法,以确保实现环内锁相控制信号信噪比最大化。该模型在150 km和200 km的实验室链路下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和计算的信噪比误差不超过1.5 dB,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改进式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改进式自适应遗传算法耗时相较于传统穷举法在相同精度下,耗时大幅缩减,适合于项目工程应用。
地磁场对空间用原子钟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王骥;崔敬忠;涂建辉;高望远;马沛;梁耀庭;汪东军;刘志栋;磁场敏感度是原子钟的一项重要环境适应性指标。航天器在空间运行时受到的地磁场大小随着轨道位置变化而变化,航天器上的空间用原子钟性能受到地磁场变化的影响,这与地面固定位置地磁场不同,开展磁屏蔽设计需要针对航天器轨道条件提出合理的磁场敏感度要求。在总结了铷、铯、氢等类型空间用原子钟的磁场敏感度指标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空间用原子钟相对频率偏差受轨道地磁场影响的方法,根据航天器轨道参数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模型计算地磁场强度变化,通过磁场敏感度将轨道地磁场影响叠加到空间用原子钟地面测试数据上,进而获得频率稳定度等指标与磁场关系。以中国空间站为例,计算获得了400 km轨道高度上地磁场对空间用原子钟的稳定度影响,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磁场敏感度优于1×10-9/T、主动氢原子钟优于1×10-11/T时频率稳定度不受影响。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航天器上空间用原子钟磁场敏感度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价方法。
一种基于恒流源的低成本时间间隔计数器设计
安思伟;刘军良;刘倩;为了保证时间间隔计数器高测量精度,使用“粗计数”加“细计数”的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恒流源的低成本、高精度时间间隔计数器。文章详细论述了该时间间隔计数器的测量原理、量程扩展方法、硬件组成部分和软件流程,硬件电路中采用恒流源充电,减少设计难度的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采用小信号二极管代替传统模拟开关,降低了硬件成本。搭建测试平台对设备性能进行测试。通过与时间间隔测量设备SR620进行对比测试的结果表明:该设备测量精度约为35 ps,测量误差优于34 ps,时间间隔测量温度系数为2.814 ps/℃,与SR620性能接近。
基于神经网络的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建模
白佳宁;吴华兵;王静妍;纪其威;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遗传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对功率放大器进行行为建模,采用了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方法,该方法结合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进行参数提取,并比较了4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字预失真的效果。使用记忆多项式和神经网络建立数字预失真仿真系统中预失真器模型和功率放大器模型,分析了带宽为20 MHz的16QAM信号经预失真前后相关特性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的数字预失真方法能够更好地抑制带内失真和带外频谱扩展,对功放上、下边带的改善分别达到了24.69、23.45 dB,输出信号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值优于3.66%。
国家授时中心西安卫星激光测距系统进展
王霄;肖伟;李伟超;杨旭海;李志刚;卫星激光测距技术是目前精度最高的测距手段之一,其观测数据可用于卫星精密定轨、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与维持以及地球自转参数的解算等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项项目的支持下,在西安市长安区国家授时中心航天基地园区建成了一套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且已成功实现了对中国空间站以及其他激光卫星的激光测距。详细介绍了该套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设备参数情况以及当前观测情况,并对部分观测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之后开展长期观测以及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也为利用卫星激光测距数据开展激光时间比对和其他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低轨卫星实时运动学定轨及预报分析
邹敏;刘嘉伟;谢威;王侃;武美芳;杨旭海;为满足对低轨卫星实时轨道产品的需求,在保证低轨卫星高精度定轨的前提下,需提升定轨及轨道预报的时效性。以能接收多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观测的Sentinel-6A卫星为例,进行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低轨卫星运动学精密定轨及轨道预报研究。基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提供的GNSS实时精密轨道与钟差产品,首先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对低轨卫星进行运动学精密定轨,后基于动力学模型拟合轨道动力学参数,并通过轨道积分对轨道进行外推,得到短期预报轨道。本研究测试了不同的定轨弧段时长、单向及双向滤波对定轨及短期预报精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轨道预报产品产出的时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使用24 h数据定轨,将弧长缩短为12 h可在不严重影响定轨及轨道预报精度的情况下,缩短处理时间;而相比单向滤波,双向滤波则对定轨和预报精度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使用12 h弧长定轨并进行双向滤波时,其对应的轨道预报精度3D 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s)在5 min和10 min预报时长下约为8.78 cm和9.66 cm,轨道用户测距误差(orbital user range error, OURE)可达4.95 cm和5.4 cm左右。
最新动态
2024年总目次及引用格式
2024-02-06本刊2023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23-07-07本刊2022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22-10-31《时间频率学报》论文关联数据的汇交制度
2022-02-07本刊2021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21-01-15本刊2020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20-07-23本刊2019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19-01-07本刊2018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19-01-07本刊2017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17-09-06本刊2016年发表文章的引用格式
2014-07-11上传稿件注意事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