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多相位奇点可控晶格光场的制备研究

    杨鑫琪;杨欣;常虹;马燕;曹明涛;董瑞芳;张首刚;

    多偏振奇点晶格光场以其独特的强度、偏振和相位分布,在光晶格原子钟操控、多比特原子钟纠缠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目前制备偏振奇点可控的晶格光场面临一系列较大的技术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案。我们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将一束高斯光调制成多光束阵列,再通过Q板对这些光束的偏振态进行精准控制,最终通过多光束干涉产生了偏振分布非均匀的奇点光场。此方案的关键创新在于能够灵活调整光束阵列中各光束的数量、振幅和相位,继而实现多种多偏振奇点光场的生成。该研究为多偏振奇点晶格光场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简便易行且灵活操控的新途径,使在原子钟内构造立体光晶格成为可能,可以作为提高原子钟性能的重要潜在实验工具。

    2025年01期 v.4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卫星时频系统发展综述

    刘湘楠;李桢;施闯;

    近年来,全球卫星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在导航、遥感以及通信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卫星时频系统作为卫星不可或缺的核心,对实现高精度卫星导航、先进遥感及高效通信等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通过对当前导航、遥感、通信等卫星的时频系统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详细描述了时间频率源、时间维护、时间用户及时间传输通道等卫星时频系统核心要素的具体技术细节。同时,分析了当前时频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研判了卫星时频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可以作为卫星时频系统研究与发展的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2025年01期 v.48 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atch滤波算法在BDS-3多频接收机中的应用

    李向宇;李春颖;丁勇;李鹏昆;王惠正;

    分析了Hatch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给出平滑伪距测量噪声的公式。选用BDS-3接收机测量数据,进行了BDS-3卫星B1C、B2a、B2b单频Hatch滤波和B1C/B2a、B1C/B2b、B2a/B2b改进双频组合Hatch滤波伪距精度分析和单点定位精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双频Hatch滤波算法能有效提升伪距测量精度和单点定位性能的稳定性,提升B1C、B2a、B2b频点伪距精度50%以上,提升B1C/B2a、B1C/B2b、B2a/B2b频点组合定位精度30%以上,改进双频Hatch滤波在星载接收机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01期 v.48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低轨应用的GNSS高精度实时多普勒频移估计方法

    刘坤;郝晓明;刘骁;王君帅;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越来越多的低轨卫星配置了导航接收机来获取实时高精度位置和测速信息,伪距和多普勒测量值精度关系到导航接收机位置和测速精度;另外,随着低轨卫星对时间精度需求越来越高,低轨卫星对导航接收机的时间确定和维持精度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实时测速还是钟漂信息的解算精度,都与接收机在低轨运行场景下的实时多普勒测量精度紧密相关。基于多项式拟合公式得到高精度多普勒测量值,从而实现高精度实时测速,通过公式简化得到易于工程应用的系数和计算方法,最终实现导航接收机在低轨卫星高动态场景下的高精度测速。搭建了模拟器测试环境,在低轨场景下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多项式拟合进行实时多普勒估计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测速结果。

    2025年01期 v.48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由空间激光时频传递技术研究进展

    刘东祥;王玉琢;徐倩;王怡;

    时频传递技术在现代通信、导航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基础科学实验、经济民生、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精度光学时钟及其各种应用的发展,星地时频传递精度越来越成为制约卫星时频传递网络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自由空间激光时频传递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卫星时频网络发展的关键。自由空间激光时频传递技术相较于微波时频传递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空间时频传递精度,与光纤时频传递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铺设条件,适用于航空航天等环境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自由空间激光时频传递的研究现状,并对自由空间激光时频传递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该技术将会朝着更高传递精度、网络化以及量子安全化的方向发展。空间激光时频传递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将推动现代通信和导航系统的发展,还对天文观测、地球物理、大型科学工程、物理常数测定等基础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1期 v.48 3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导航卫星发射时延标定技术研究综述

    张凌志;张雨露;王琳;王遂生;同钊;丁五一;潘虹臣;

    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受时延测量准确度影响,除了考虑电离层等时延误差外,在导航卫星发射端基带信号生成到天线口面的时延同样不可忽略,通常将这部分时延分为基带到天线前端的链路时延和天线输入到天线相位中心的链路时延两部分,前者被称为绝对时延,后者被称为相对时延。总结了导航信号发射通道时延和相对时延的信号模型及测量方法,并指出绝对时延和相对时延联合测量是未来时延测量的发展方向,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2025年01期 v.48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喀什13 m VLBI天线接收频段优化及结果分析

    马浪明;刘佳;韦沛;李西顺;南凯;姚当;杨旭海;

    喀什13 m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观测站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宽带VLBI观测系统的重要台站,特别是对世界时UT1测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5G移动通信普及,5G移动通信信号等强干扰导致喀什观测站天线系统灵敏度严重下降,严重影响了世界时UT1常规观测。针对此问题,提出利用超导滤波器将接收频带从C频段调整为X频段,设计了优化调整方案并进行了改造实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基线灵敏度较优化前C频段提升3.7倍,UT1测量精度提升了12%。

    2025年01期 v.48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误差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导航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

    王雨涵;宋雪丽;弓剑军;

    针对单一的灰色模型(GM(1,1))在导航卫星钟差预报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造成误差累计严重、模型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钟差一阶差分数据序列,建立改进背景值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的组合预报模型对卫星钟差预报结果进行改进。使用武汉大学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数据中心的精密钟差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NEW_GM(1,1)_LSTM组合模型与GM(1,1)_LSTM组合模型相比,精度提高了72%~80%,与单一的GM(1,1)模型相比精度提高了69%~71%。

    2025年01期 v.48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9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间频率学报》征稿简则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谨、表述确切、图表清晰。

    2025年01期 v.4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