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原子时间基准中的守时问题

    潘小培;杨洪;

    <正> 一、引言时间是三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时间的研究不仅在天文、物理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卫星跟踪、地质勘探、大地测量和数字通讯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实际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时间的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定义的世界时(UT)和根据地球公转周期定义的历书时(ET),都已经难于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1967年,国际上根据微观的量子跃迁,定义了原子时秒。从此,正式开始了建立原子时间基准的新阶段。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授时工作中,都已普遍采用了以原子时(AT)为基础的协调世界时(UTC)。特别是1976年国际天文协

    1980年01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搬运钟同步中环境对钟的影响

    陈洪卿;

    本文通过对飞机搬运铷原子频标进行时间同步试验的总结,分析了环境变化对钟的影响,试图找出钟的环境改正系数,提高同步精度。

    1980年01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在长波授时中一跳天波传播时延的予测

    苗永瑞;杨克俊;郑恒秋;

    <正> 用长波授时,除了地波传播的衰减小,相位稳定,因而有大的作用范围(最远可达2000—3000公里)和相当高的时间同步与校频精度(同步精度0.1~1μs;校频精度1×10~(-12)/天)外,天波传播由电离层下边界的D区反射,波长较长和电离层的D区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反射损耗和相位起伏都相对地较小。天波信号的相位起伏,白天最大为1μs,夜间为2~3μs。利用天波授时大大扩展了授时的服务范围(一跳天波最远可达4000~5000公里,多跳天波还可更远),而且还可以取得较好的时间同步精度。

    1980年01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太阳活动对长波传播的影响

    苗永瑞;杨克俊;潘练德;

    <正> 一、引言关于超长波传播与太阳活动的关系问题,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有人进行研究与测定,以后也不断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关于太阳活动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则研究得比较少。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电波研究所开始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测定工作,但数据也不多。在我国,过去基本上还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随着甚低频及低频测量技术的发展,开始取得了一些有关的测试资料。另外,太阳活动的予报工作在我国自六十年代开展以来,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绩,目前已具备了开展太阳活动与长波传播关系问题研究的一定条件。

    1980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Danjon等高仪光谱型差

    李志刚;

    利用辐射有效波长来研究目视等高仪的光谱型差,并和几个Danjon等高仪的原始星表的光谱型差相比较,显然理论计算比实测值要更能客观地反映原来的面貌,指出光谱型差实测值偶然误差较大,主要是由于个别位置和光谱型差掺在一起而难于分离的结果。

    1980年01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光电等高仪(Ⅰ型)和Danjon等高仪的光谱型差

    徐家岩;杨廷高;

    我们用两种方法重新分析了光电等高仪(Ⅰ型)观测结果的光谱型差,从B型到M型两个方法所给出的结果分别为0″.15和0″.19。后者为将每颗星的残差化至平均组后的统计结果,它与本文所得的理论计算值0″.21符合得更好。同时,还研究了Danjon等高仪的光谱型差,其理论计算值与多架仪器的实测结果平均值相符合。

    1980年01期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间天体测量的前景和地面观测的意义

    徐家岩;

    <正> 一、引言法国P.Lacroute教授首次提出在空间人造卫星上进行基本天体测量观测的建议,最近已由ESA(欧洲空间局)专家小组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其结果构成A阶段的研究报告,即《空间天体测量》一文。在空间进行观测具有深远的意义,预期其所得结果不但会影响基本天体测量将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大大推动整个天文学的进程。然而,在天体测量学这种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地面基本天体测量是否还应该继续发展、前进?本文最后三节将试图讨论这个问题。二、空间天体测量的前景和意义

    1980年01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台氢原子钟工作状况良好

    田润清;

    <正> 我台建立的原子时间基准中目前所用的频率基准是两台氢原子钟。作为频率基准,必须具备足够高的独立定标的准确度和好的长期稳定度。氢原子钟的准确度决定于引起频率偏移的各项修正的不确定度。通过分项测试表明,这两台氢原子钟C场修正的误差小于

    1980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天文台《时间频率公报》创刊

    毛德驰;

    <正> 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学科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主要从事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工作及相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有关兄弟单位合作下建立独立的原子时间基准,确定世界时,并通过长波、短波电台发播我国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同时利用电视网络和卫星系统开展多途径、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服务工作,以适应我国国防、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目前,原子时间基准系统已经基本建立,长波授时实验台(呼号BPL)已经建成并开始发播,无源电视同步已工作多年,短波授时发

    1980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