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长波传播时延预测中的距离计算问题

    屠鲁征;

    本文讨论了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用于地波传播时延计算的大圆距离计算公式,在椭球体面上,这三种公式在一定的近似下被统一起来,并给出了考虑高程时的简单近似公式及忽略高程影响的条件。

    1983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用LF接收机测量脉冲场强的一种方法

    李达铭;

    本文介绍一种用正弦波与被脉冲调制的正弦波的幅度(在示波器上)比较的方法,对LF定时接收机进行场强定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983年02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标准罗兰—C信号及包络信号的一种产生方法

    何志龙;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产生一个标准罗兰—C包络信号及罗兰—C脉冲信号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所采用的线路,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983年02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直播卫星(714MHz)信号至两地面站传播时延差的测定

    宋金安;罗定昌;

    位于东经99°赤道上空的直播电视卫星(714MHz)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陕西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合作,同时接收卫星的电视信号,提取规定的某行同步脉冲,记录本地原子钟的秒信号与该脉冲的时刻差,并且利用Loran-C长波定时信号使两天文台的原子钟同步,对卫星比对结果作钟差修正,从而获得卫星信号至两地面站的传播时延差。初步结果表明:卫星信号至陕台、北台的时延差变化范围是60μs,用二次曲线分段拟合,标准偏差(10)在1μs左右。这结果对于卫星定位、研究静止卫星轨道的运动及初步的时刻同步是有意义的。

    1983年02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源电视同步结果分析

    程从玲;郑家祯;肖英娥;

    本文对陕西天文台同北京天文台等几个站在一九八二年进行的电视比对的部分数据作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各站单次测量的不确定性,证明了通过微波中继的无源电视同步,可使远距离时钟的比对精度达到0.3—0.5μs,甚至更好。文章还对比对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1983年02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产JSZ—4型接收机对子午仪卫星的时间同步试验

    马安新;王芝兰;胡永辉;张志勇;苑秀君;

    于一九八二年七月至十二月在临潼利用国产JSZ—4型多卜勒接收机,通过美国子午仪卫星进行定时试验。对比对的资料进行部分计算。结果表明单圈定时精度±30μs,比对精度±10μs,基本可以满足国内一些使用单位的需要。

    1983年02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振动与PO1型铷钟频率变化的实验

    蔡丙信;李达铭;

    本文给出了振动影响国产PO1型铷钟频率变化的实验结果。大量的测量数据表明,当振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达到一定值时,随着振源频率增加,铷钟的频率变化也增大,当达到某一频率值时,该铷钟的频率变化达9.2×10~(-10),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工作的铷钟比较,几乎变化了两个数量级。通过实验,为设计一个POl型踟钟的防振装置和改进铷钟的结构找到了依据。

    1983年02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控/扫描器的研制

    郑恒秋;梁双有;

    本文叙述程控/扫描器的设计考虑,介绍其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1983年02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数字比相仪的设计

    边玉敬;陈淑芳;

    本文在分析目前流行的模拟比相仪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数字比相仪的设计方法、具体制作和初步测试结果。样机的相位分辨力为±0.1ns,准确度为±3ns,这表明在100秒取样时间上,仪器测量的准确度可达3×10~(-11)量级,它适于对准确度优于5×10~(-8)的频率标准作频率校准和长期稳定度的测量用。

    1983年02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800颗恒星的三千年来的年首平位置

    吴守贤;刘次沅;

    为研究古代的恒星位置观测,用矩阵转换方法计算了1800颗亮星从公元前1051年到公元2050年的平位置(每世纪给出一值)赤道和黄道坐标。文中讨论了计算方法,介绍了计算过程、资料来源和精度估计,给出恒星目录及几颗星的例表和例图。

    1983年02期 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