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玫;张承志;
本文采用空间探测获得的金星和水星的质量和半径测定值,通过求解Emden方程分别建立了4个金星和水星的内部结构模型,图1至图3绘出了内部密度和压力分布曲线。计算出无量纲惯性矩C/MR~2后,导出了动力学扁率(C-A)/C的可能的取值范围:金星为(1.68~1.83)×10~(-5);水星为(5~6)×10~(-4)(上限值)。
1987年Z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耐园;丁月蓉;夏一飞;
本文根据极迹半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通过外推极迹半径预报地极坐标的方法。本方法的特点是预报时地极坐标的x和y两个分量结合成整体运算。一般情况下半年的预报度在80%以上,但在极迹半径最小的时期预测误差太大。
1987年Z1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刚;郭际;刘裕正;
1974年应国家测绘部门的需要编制出版了中国赤经星表。此星表以精度高而得到了重视,并被FK5星表所采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精度明显的下降,因此有必要编制一个高精度的新的星表(CTC-Ⅱ)来满足国家测绘部门的需要。本文讨论了本星表的归算方法,并对中星仪的方位误差的改进提出了方案。这个方案已在陕西天文台的仪器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方位误差明显得到了改善。
1987年Z1期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扎罗夫,V.E.;廖德春;肖耐园;
利用1985.25~1986.75期间中国综合系统世界时与BIH世界时之差进行了傅里叶分析,并用六个不同周期的调和项进行拟合。进一步用最大熵方法验证也证实了这些周期项。结果表明中国综合系统对于BIH系统的系统差看来主要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周年和半年变化有关。周期较短的其他项也可能与自转速率的真实变化有关。
1987年Z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红旗;张志武;徐家岩;
光电等高仪的自动化观测对世界时服务和暗星星表工作都是十分有意义的。Ⅰ型光电等高仪自动化改装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观测。自动化的内容包括自动导星和定位,观测过程中的方位自动跟踪以及星等衰减,气温和观测结果的自动采集和打印等。这几个月的试验观测表明,各项预期指标均已达到,特别是定位和跟踪精度令人十分满意。
1987年Z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刚;许林生;刘少民;
最近,陕西天文台已完成了用于天体测量的光子计数系统。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可自动理测。经在中星仪上进行实验观测、证明系统可靠稳定,比原直流放大系统可观测更暗的天体。本文着重介绍了系统的构成以及系统的调整理论,对数据的处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套决定观测时刻的公式。
1987年Z1期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廷高;
本文讨论了利用光电等高仪和中星仪联合工作绝对测定恒星位置问题,并对我国即将实施的基本星表观测所应采取的方案提出了初步意见。
1987年Z1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建科;
本文对天体测量数据处理中出现的周期分量扣除不准及在周期性采样的资料上会出现虚假拟合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选择了适当的模型对它们的影响作了理论讨论和定量的估计。
1987年Z1期 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次沅;
本文追述了IAU(1958)银道坐标系的背景和定义,指出国内及部分国外专业书籍中对这一定义的叙述不够准确以及个别书籍中的错误。
1987年Z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俊法;杨庚;赵曼子;
铯束频标是一种被动型原子频标,是一级频率标准。本文介绍铯束频标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误差分析及其对电路的要求、主要部件的设计。
1987年Z1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荣美;吕彩田;李为丰;
BPM定时仪可做为用户钟使用。本文介绍了一些检测和限踪短波时号的新方法。
1987年Z1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金安;
中国和苏联在同步卫星的电视信道中,插入了标准时间、频率信号,以及标志时、分、秒的时间编码。本文给出利用该信号定时,在不作卫星位置改正的情况下,定时精度优于短波时号,且信号稳定。陕西天文台已研制出荧光屏卫星钟,用于卫星定时。由于卫星发射功率大,使用简易,接收机,所以荧光屏卫星钟的价格较低。
1987年Z1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建良;张金通;武丽霞;
本文定量地讨论了钟房环境温度、湿度与频率稳定度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方差分析。
1987年Z1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