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贵臣;
<正> 无论就国际还是国内而言,也绝不只限于天文、计量等有限领域,精密时间工作以其极高的精度和广泛的途径提供的时间座标已使得生活、工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着的今天而必须以四维空间概念考虑问题的人们深切感受到它的不可缺少和无处不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对时间座标和高稳定振荡源两方面的要求,新理论、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的发展提供的可能和促进,使得精密时间、时间传播和应用已形成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1992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翟造成;
氢脉泽在1s到1h的时间间隔提供最好的稳定度。对取样时间大约1h,有用的频率稳定度为4×10~(-16),这使它在频率测量、天体物理、空间技术以及相对论测量上特别有用。本文评述近年来氢脉泽标准的最先进进展,分析和讨论了它的稳定度的基本限制因素,指出成功地得到稳定度的各种途径,介绍了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卓有成效的氢脉泽的其它品种,指出了氢标准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体积上,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间,其应用将有广阔前景。
199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东海;王义遒;
<正> 1 前言近年来光抽运铯束频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稳定度已达到或超过了常规商品铯束频标的水平。我们的光抽运铯束频标也已实现闭环运行实验,短期稳定度达到1.2×10~(-11)/τ~(1/2)。实验中采用了F=4,F=4跃迁抽运;F=4,F=5循环跃迁检测的双激光
1992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熙文;李树道;杨卫军;黄贵龙;李交美;祁栋香;张远铭;贾汉春;施磊;王界兵;
<正> 在我们研制的射频离子阱中,通过外加射频和静电场对离子的作用,实现了Ba~+、Pb~+、Ar~+、N_2~+、O_2~+等多种离子的存储。分别利用射频吸收和荧光检测,对离子信号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阱体由一对端极和一环极组成,内表面为旋转双曲面,采用无氧铜材料,环极的最小半径的r_0=2~(1/2)z_0=2cm,2z_0为两端极间的最短距离。阱体置于用钛离子泵维持的超高真
1992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守时用极小型氢脉泽频率标准正在上海天文台研制。它的体积很小,重量较通常的氢脉泽标准大大减小。标准应用了一个精密的电容式谐振腔,其Q值采用正反馈获得增益,从而能维持氢脉泽振荡并改善信号的信噪比,由于采用腔自适应伺服调谐系统,该标准的长期稳定度比通常的氢脉泽甚至更好。本文将描述这种守时型氢脉泽标准的设计与研制情况。
1992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淑琴;董太乾;
介绍一种用螺旋线慢波结构代替微波谐振腔的小型化铷原子频标,它具有体积小、易调节等优点,性能与大型铷原子频标一样。
1992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树道;胡昌泉;张远铭;赵毅;
<正> 光频移是影响和制约传统的被动式铷频标的稳定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小或消除光频移,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采用具有相对吸收线中心对称的线型的光源抽运;第二,在时间或空间上将光抽运光检测与微波共振分离。基于光抽运光检测与微波共振在空间上分离的原理,董太乾等提出了分离泡方案,国外也对类似的方案进行了研
1992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传富;何建卫;罗薇华;沈季良;
<正> 1 引言除了最短的测量时间外,氢脉泽是一种最稳定的频率源,但对10~4s或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说,由于高Q谐振腔频率的变化,氧脉泽的频率稳定度有所下降。为了减小这种影响,需借助一种自动调谐器来确保谐振腔的频率始终工作在所需的频率上,改善氢脉泽的长期频率稳定度。我们研制了一种氢脉泽自动调谐器来修正氢脉泽谐振腔频率的变化。该自动调谐系
1992年01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江国兴;罗薇华;张一平;
介绍氢频标中小型化的接收和锁相系统的特点及如何在电路设计和工艺上实现它,也介绍了系统中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1992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家源;翟造成;
<正> 上海天文台为西安测绘研究所研制了一台工程型氢原子钟(H_8)。1990年6月至9月两家联合对这台氢钟的技术性能进行了验收测试,有关结果综述于下。 1 频率稳定度测量系统是上海天文台氢钟组研制的氢频标频率稳定度实时测量系统。测试时,将被测钟(H_8)与参考钟(H_2)的100MHz信号倍增到1.4GHz后,送至频率比对器,并
1992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强;
运用Fokker—planck方程对主动型量子频标伺服环的非线性进行了分析,求出了伺服环跳周的平均时间,计算了从初始相位φ_n(0)=0的起始点开始,经过时间T后,出现一次失锁的概率。
1992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康元;董绍武;
在单环锁相频率合成器的可变分频器和鉴相器之间插入倍频器,并不改变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间隔和输出频率范围,输出最小频率步进低于参考频率。这种方法可提高环路输出信号的噪声性能指标;也可以用于小数分频锁相环,取代模拟相位内插器,简化小数分频锁相环。
1992年01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洋;
在原子钟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对原子钟状态模型作进一步的研究。从数学角度探讨包含闪烁噪声的原子钟状态模型,提出原子钟观测相位自回归混合模型,并导出相应的自适应Kalman滤波方程。
1992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洋;
<正> 原子钟的统计模型及其解算方法是建立原子时基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Kalman滤波技术模拟原子钟运行过程和预测过程的未来值,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原子钟噪声模型和整套解算方法正在逐步完善并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应用。文章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在时频领域中应用Kalman滤波技术的概况;简要介绍了原子钟的状态模型及其Kalman滤波算法;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的原理、方法以及计算结果。
1992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文斌;晁定波;金标仁;
<正> 1 引言目前普遍采用着的相对论时间观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归于运动学效应的时钟变化。狭义相对论断言,纯粹的相对运动会导致时钟的运行速率的变化。然而我们能够证明,这个断言将导致狭义相对论与客观现实的冲突;—是归于引力效应的时钟变化。广义相对论断言,在—般弱引力场中处于较高引力位的时钟要比处于较低引力位的时钟走得快,钟速差为△V/fc~2的一次项及高阶小量,其中△V是P与Q之间的引力位差,f是时钟的固
1992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边玉敬;陈淑芳;王丹妮;
<正> 介绍一个研制成功了的多路皮秒时差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双混频时差(DMTD)测量原理,是一个适用于多个频标相位和长短期频率比对的高精度测量系统,比对信号采用5MHz,与一个分辨力为1ns的计数器相配,时差测量的理论分辨力为0.2ps,相位测量的本底噪声为±0.3ps(rms),频率测量的本底噪声σ_y(τ)为4×10~(-13)/τ(τ≤100s)。
1992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吉光;张平宽;
<正> 钟房时频服务自动化工作系统已建立并投入运行。该系统具有守时、时间测量、数据处理和自动校正铷频标的能力。运行表明,该系统使XSR铷钟守时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其输出频率相对BPL时频标准台的频偏保持在2×10~(-12)以内。全文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及主要性能。
1992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佩诚;
<正> 上海天文台原子时时频测量及数据收集系统是目前国内实际投入应用的最先进的高度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原子时时频测量系统,它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 1 时差、环境、自动测量记录子系统该子系统使实验室内部的所有比对和罗兰C、TV外部比对全部自动化,把数据收集
1992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学义;王燕平;王承杰;
<正> 文章叙述了以PC(XT/AT)机为主要构成的多功能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思想,并简单介绍了它在高精密时间传输测量、流星雷达控制器、双时差混频测量中的应用。
1992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见祥;
<正> 脉冲和由此导出的时间间隔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量技术,在天体测量、时频、电讯、电视、雷达等方面有着专门应用。实时示波器、波形记录仪、等效时间取样示波器和时间间隔计数器等一些仪器都获得了进展。本文在扼要叙述脉冲标准及脉冲测量分析的基础上介绍精密时间间隔测量及某些有关应用。考虑到为实现高精度(优于0.1ns)的脉冲传输和测量,必须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992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定昌;陈晓亭;程从玲;郑曼黎;
<正> 1 比对系统与方法 1990年4月,北京天文台把西安导航所研制的9301-SD GPS接收机用于时频监控工作。这是一台以定时为主、也可以定位的单通道、单频GPS接收机,只能接收从GPS卫星上发出的L_1、L_2两个载波中的L_1波段(1575.42MHz)的C/A码。该产品的软件设
1992年0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曼黎;
从GPS时间传递的基本公式出发,将影响传递精度的因素归纳为3部分:GPS系统本身的监控质量、信号传播路径的延迟和用户系统。系统的监控质量包括GPS系统钟的控制、卫星钟和卫星星历的误差等。信号传播过程中引起的时间延迟对时间传递结果的影响最直接,需进行修正,包括电离层修正、对流层修正和地球自转引起传播路径变化的修正等。用户系统的误差主要指接收机本身引入的测量误差。本文将讨论这3部分误差源,分析、计算这些因素对时间传递精度的影响,从用户的需要探讨提高传递精度的的途径。
1992年01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锦伦;
根据国际上一些实验室(USNO、TAO、CRL)和国际计量局(BIPM)在时间公报上公布的GPS时间比对数据,对其长期频率稳定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如下: 1.GPS时间比对的长期频率稳定度不受地域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卫星的结果都有明显的相似性; 2.长期频率稳定度的结果(随取样时间变化)为: 1.5×10~(-13)~3.0×10~(-13)(τ=1d) 1.0×10~(-13)~1.5×10~(-13)(τ=5d~30d) 5.0×10~(-14)~8.0×10~(-14)(τ=60d~100d) 3.长期频率稳定度的模型(随取样时间变化)为: τ=1d~3d时为白频噪声τ=3d~32d时为闪频噪声τ=32d~65d时为白频噪声或白相噪声τ=65d~100d时为闪频噪声。
1992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锦伦;万宁山;
<正> 在GPS定时接收机打印输出的GPS时间比对数据中,除了时间和频率数据外,还有信噪比(SN)、仰角(EL)、方位角(AZM)和电离层校正系数(ION)等参数。我们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接收参数(SN、EL、AZM、ION)对GPS时间比对精度(在跟踪持续时间15分钟内,取样平均时间为10s的时间起伏均方差σ_x)的影响的一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信噪比是影响GPS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因素。下表是两台接收机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992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必军;
<正> 电离层是影响GPS系统进行精密定位和定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一种估算方法。根据GPS系统伪距法定位的数学模型可知: ρ_i=S_i+c·τ_i+c·(△T_r~M-△T_(ti)~3 (1)式中:c为光速;S_i、ρ_i分别为第i颗卫星至测点的真距和伪距;τ_i为第i颗卫星至测点
1992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仲寰;
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全国地形地貌图或陕西天文台绘制的全国等效大地电导率图作BPL时号传播时延预测的简便方法。比较了13条地波路径传播时延实测值与用此法得到的预测值,得出了用该法可获得优于1μs的传播时延预测准确度的结论。
1992年0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德志;
<正> 1 定时精度计算方法罗兰C地波定时精度既受发射和接收设备时延的影响,又受到信号传播路径的影响。传播路径时延一般认为只受传播路径上大地导电率和大气折射率的影响。时号时延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可通过理论计算和搬运钟比对方法校正;随机误差
1992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青莲;高立牢;吴贵臣;
<正> 陕西天文台的授时时频基准系统对BPL长波授时台时频信号的发播控制,过去采用逐月预测控制的方式。在工作钟长期稳定性很好的情况下,一般的线性预测方法即可满足长波授时的精度要求。但是大部份铯原子钟工作数年尤其是更换铯束管后,长期稳定度很难达到较好水平。对于品质较差的钟,如果又缺少稳定的环境条件控制,那就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数学模型表征和预测。新方法有以下特点: a.不直接对稳定度较差的BPL发播工作钟进行预测,而是在前一个月原子时归算的
1992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鹿暑虎;
根据BPL信号的特点,在不影响现有用户使用的前提下,采用站标志脉冲闪烁编码的方法,把UTC钟面、DUT_1时间内容增加进去,以便有效地服务于用户,同时提出了建议采用的编码格式。
1992年01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海涛;宋金安;
<正> 利用我国定位于87.5°E的实用通信卫星,研究包括建立对静止卫星进行统计定轨定位的方法,找出观测区间与预报区间相应参数的定量关系。在该卫星授时系统中,时刻比对格式如图所示。图中R为
1992年01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洪卿;
<正> 系统地介绍了相对于短波正常时号而言的异常时号的特征和出现规律,及其对定时精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在距离BPM台几十到几百公里处收测到异常时号的统计概率,分析武汉BPM时号群时延数字实时显示系统测量结果和HF多普勒图、频高图以及用斜向返回探测天线接收BPM时号试验,揭示了短波时号异常现象的传播机理:地面后向、侧向散射二次回波经电离层跳距聚焦形成异常时号。同时,对促成BPM异常时号如此之多的特殊成因也作了分析研究。
1992年01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飞;韦荫康;钱世平;
<正> 在反罗兰-C系统工作中,首先要实现各站的时间同步,其次要将目标源信号到达各站的时间参数用无线数传机进行相互交换,再进行比较。目前各站之间是利用搬钟、短波授时、长波授时、电视比对等方法来实现时间同步的。如果能利用无线数传机实现短距离时间传送和同步,就可以克服搬钟的不方便性和电视比对的不随时性。
1992年01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允章;
<正> 简要阐述了用电力线进行精密时间传递的基本原理。除了长波、短波、卫星、激光、TV、VLBI、电话线传递精密时间以外。开拓了用电力线进行精密时间传递的新途径。用现有的电力线资源进行精密时间传递,不仅设备简单、经济方便,而且可以满足独立地区、独立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内部的特种需要。该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2年01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彩璋;
本文从时间标准、应用UT_1时号或UTC时号问题、减小综合时号改正数对天文测量的重要影响、短波时号异常现象的发现对天文测量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时频工作在测绘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实用价值。
1992年01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贵臣;
<正> 从低频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主副台的同步精度直接影响着导航精度。传统采用的主副台主从同步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主副台间电波传播时延起伏导致的副台同步误差,进而会对导航精度产生影响。后来采用的被称为“自由同步”的主副台同步方式,副台发射时延作为一个常数由固定监测站通过对台对的时间差测量实施监测控制。这在原理上摆脱了副台测收跟综主台的电波传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但又较大程度地依赖台对至监
1992年01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长庆;康自宪;
<正> 定时系统是航天通信测控网、靶场测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各测控设备提供标准频率信号和标准时问信息,使靶场内的各测控设备在统一的时间尺度上工作。定时系统国内通常称为时间统一勤务系统(简称时统),主要由标准频率源(如原子频标、石英频标)、时间编码产生器、信号分配设备、定时校频、监测控制设备组成。定
1992年01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峰;
<正> 1990年9月10日至19日,笔者访问了日本东京和京都两地的通信综合研究所(CRL)、日本计量研究所(NRLM)、日本国立天文台(NAO)、京都大学四个单位。考察的主要内容是:铯束频率基准、氢脉泽、光抽运铯束频标、离子储存、毫秒级脉冲星、原子时建立和保持以及时间频率发播。文章详细介绍了CRL的研究状况和NRLM铯束频标的新进展、NRLM守时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及离子贮存实验。
1992年01期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冰枫;
<正> PTB通过测量和理论计算,提供了一份对频率产生影响的全部已知参量的统计表,表中从相关理论出发给出了修正值及其不确定度。但是由马乔拉纳跃迁产生的相当大的频率偏差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理论计算。
1992年01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学义;贾建明;朱守红;
<正> 扩频码又叫测距码或伪随机噪声码。人们已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它的应用已随着对其研究发展而迅速扩展,除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及密码学外,还应用于自动控制、计算机、声学与光学的测量、数字式跟踪、测频及数字网络等方面。本文所研究的是最长周期的伪随机序列(m序列)。及其短截式m序列。详细分析了
1992年01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学义;贾建明;朱守红;冯志远;
<正> 高精密时间传输终端是利用卫星信道或者微波信道进行远距离时间同步的一种设备,它采用扩频的形式把时间信号分布在伪随机码中进行传输,因此,它可以工作在较低的信噪比下,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在进行时间传输时使用双向传输方式,可以实现高
1992年01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根娣;沈季良;
<正>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以及各单位使用的时间标准器,均是作为单独一个仪器存在着的,体积大、功耗大且功能单一,用它们来做工程型氢钟的钟面是不合适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研制成功一种高性能价格比、低功耗的时间标准器,现简要介绍其主要特点和性能。
1992年01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学义;贾建明;
<正> 钟信号分配放大器的主要用途是把原子钟的10MHz、5MHz、1MHz和1pps信号以高质量的缓冲分别以多路形式不失真地馈送给用户,其目的是:第一,隔离负载对原子钟的影响:第二,在同一原子钟情况下,能向负载提供5路与钟一样的信号。它是高精密时
1992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陕西天文台台刊》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任务是反映我国天体测量和时间频率等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为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促进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本刊主要刊载天体测量、时间频率、电波传播和日地关系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观
1992年01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