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毫秒脉冲星在时间计量中的可能应用

    潘炼德

    在分析射电脉冲星的自转和时间尺度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讨论了毫秒脉冲星在时间工作中的可能应用。基于毫秒脉冲星的到达时间的测量 ,经过必要的时空转换、改正及参数拟合 ,可以建立脉冲星时及综合脉冲星时。虽然脉冲星时及综合脉冲星时对原子时有所依赖 ,但它们 ,特别是综合脉冲星时 ,可以用来将原子时的准确度从一个时段传递到另一个时段 ,并可用来分析原子时的长期稳定度。另外 ,可以利用双星脉冲星的轨道运动的相位来定义一种动力学时间尺度———双星脉冲星时

    2001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3 ]
  • “三苗日食”的可能年代

    刘次沅

    史载上古禹时日妖宵出被解释为日落时发生的日食。分析了相关史料、该日食的各种可能年代及其与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关系

    2001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 陕台TTR-6接收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际比对的影响

    王正明,王改霞

    陕西天文台 (CSAO)用于国际时间比对的GPS接收机TTR 6存在各种问题 ,诸如天线有不正常的方向特性 ,跟踪卫星的时间长度不够 780s ,有约 7天周期的系统波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SAO的钟参加国际原子时 (TAI)计算时所进行的时间比对精度 ,也影响了TAI -TA(CSAO)的稳定度和UTC -UTC(CSAO)的准确度。文章通过数据分析阐明了问题所在 ,并说明其影响

    2001年01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9 ]
  • 低频时码信号正交解调技术研究

    刘军,吴贵臣

    采用正交叠加和正交采样技术 ,提出了更大程度上数字化的低频时码信号正交解调的设计方案。同时 ,分析了这种解调方法的虚假抑制和抗镜像干扰能力。分析表明所论述的解调技术易于实现数字化 ,且成本低廉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01年01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 BPL长波授时信号质量的分析

    吴海涛,王丹妮,边玉敬

    利用CsSync 1 0 0 0型接收机的输出数据 ,分析了BPL信号在接收点的质量 ,还将该接收机的GRI与主钟 (CSAO) 1PPS比较 ,给出了接收时间内BPL发射系统时延变化范围。分析结果表明 ,BPL发播控制具有较好的短期和中期稳定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发播时间控制的稳定性 ,需要采用新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

    2001年01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5 ]
  • 在BPL信道上增加数据广播内容的探讨

    吴海涛,边玉敬

    分析了现有罗兰C(包括BPL)在授时方面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在BPL信道上实现数据广播的主要目的。详细讨论了各种可能的数据信息的结构 ,并给出了有关参数和数据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认为发播内容的选择是由期望的系统功能决定的 ,广播内容的编排则与具体实现技术相关。最后给出了在不同调制方法下的传输速率 ,这是合理编排广播内容的基础

    2001年01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 低频扩频中伪随机序列产生方法的研究

    刘军,吴贵臣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是实现BPC低频时码发播台扩展频谱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BPC低频时码发播台的现有系统 ,提出了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案 ,并对其性能作了分析

    2001年01期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1998~2000年TA(CSAO)的保持与UTC(CSAO)的控制

    屈俐俐,刘春侠,王正明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CSAO)用 6台新的HP50 71A商品小铯钟保持的时间尺度已有三年多了。在此期间 ,我们做了系统重算、TA(CSAO)算法改进、GPS坐标修正等一系列工作 ,使得TAI -TA(CSAO)的稳定度逐年提高 ,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陕台的UTC(CSAO)控制水平也达到了国际电联建议标准 ,与国际协调时UTC的差控制在± 1 0 0ns以内 ,是亚太地区最好的两个尺度之一

    2001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0 ]
  • Motorola VP OnCore接收机的GPS数据接收软件

    杨旭海,胡永辉,李志刚,张志武

    总结了MotorolaVPOnComm接收机的几种数据格式。采用MAX2 32作为计算机串口和接收机输出口之间的电平转换接口器件 ,在MicrosoftVisualC + +6 .0平台上 ,利用MSComm控件开发了MotorolaVPOnCoreGPS接收机的数据接收软件。最后给出了数据接收的实例。该软件是利用多通道共视实现纳秒量级时间传递系统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研制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 ,该软件通用性较强 ,对于各种OEM板的GPS数据接收也具有实用意义或参考价值

    2001年01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7 ]
  • TDMA/SS系统同步技术

    刘军

    目前 ,通信卫星系统普遍采用星上信号处理技术。为了满足高容量系统的要求 ,近几年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 ,其中为了解决多个点波束区域的通信 ,被称为时分多址 /星上交换 (TDMA/SS)技术便应运而生。因为使用TDMA时 ,一方面需要所有地球站的时间系统与同一参考源保持同步 ,另一方面 ,参考源也必须与卫星上的同步窗相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TDMA/SS同步解决方案 ,在此详细论述了TDMA/SS系统同步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对解决同步的方案作了比较 ,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特点

    2001年01期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冯平,刘志英,白燕

    叙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编制。该系统可在工作现场自动完成排量、压力的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工作 ,实现实时显示 ,可广泛应用于智能仪器仪表、科学研究中

    2001年01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7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