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变;
为了使我国综合原子时TA(JATC)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并避免人工处理数据问题的失误,通过对NTSC现用的原子时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远程时间比对数据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在Visual Basic 6.0语言环境下开发了TA(JATC)的计算软件。对国家授时中心2006年6月以来的数据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该软件是可靠和正确的。
2007年02期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小龙;卢晓春;李孝辉;徐劲松;邹德财;
简要阐述了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超宽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信号格式,具体分析了相应的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利用SystemView仿真平台对发射机、接收机以及信道进行了仿真设计,并互连成一个MB-OFDM超宽带系统。最后,分别给出了功率谱密度、子频带切换以及发射端与接收端信号比较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明了整个系统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2007年02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贤谊;曹远洪;康松柏;侯林山;梅刚华;钟达;
为了进一步实现铷原子频标小型化,分析了几种典型的锁相环调频电路及其特点,设计了一种锁相环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调频方案,给出了调频信号的频谱测试结果。该调频方案已成功地应用在小型化数字式铷原子频标中,能够满足小型化铷原子频标的要求。
2007年02期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劲松;高玉平;袁海波;
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高精度时间比对的影响,设计了一种由带存储功能的数字温度计DS1624构建的、基于I2C总线的温度监测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构成及软件、硬件实现方法和详细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以温度监测系统为关键部分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高精度时间比对所必要的。
2007年02期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春侠;王改霞;漆溢;
为了比较用于守时工作的时间间隔计数法和双混频时差测量法,分析了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的两种测量比对设备(SR620时间间隔计数器和PCOMP多通道相位比较仪)对同一组原子钟进行测量时所得到的结果(钟的速率、RMS、测量精度和稳定度)。分析所得的主要结论是:双混频时差测量法具有更高的比对精度,更适用于氢原子钟短期(τ≤5 d)稳定度的测量。
2007年02期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华爱辉;杨旭海;王晓晗;
通过对利用C波段转发式测轨网观测"鑫诺一号"卫星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卫星轨道机动时卫星在测站与卫星连线方向的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一种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拟合比对,实现GEO卫星(地球同步卫星)轨道机动检测的方法。分析比较表明,用该方法检测到的卫星机动开始和结束时刻与星载推力器实际喷火开始和结束时刻之间的差别小于3 min,该方法对处于机动期间的轨道确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07年02期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廷高;
在介绍参考坐标系和时间标准的基础上,讨论了用脉冲星为航天器导航的时间标准问题。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星载钟的任何误差都会直接影响航天器位置测量。脉冲星钟具有较高的长期频率稳定度,适合用作各类航天器的时间标准。重点讨论了时间标准误差对航天器定位的影响;给出了用脉冲星钟作航天器时间标准的物理实现方法。
2007年02期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 曹远洪;蒲晓华;刘勇军;杜伦宇;杨林;
铷原子频标使用最广泛,小型化是其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微波腔小型化、电子线路数字化以及附加特殊功能是铷原子频标小型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相干布居囚禁(CPT)频标是一种可以做到芯片级的新型原子频标。目前相干布居囚禁频标的技术方案有:传统方案,物理系统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0]技术的方案和整机采用MEMS[0]技术的方案。实现小型化后的原子频标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前景。
2007年02期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成璇;乔荣川;沈凯先;
利用新发表的高精度、高密度天体测量星表UCAC2,对天王星的五颗主要卫星的CCD观测图像重新进行量测,采用不同方法作定标归算,并使用两种理论模型(GUST86和GUST06模型)计算卫星的理论位置。对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卫星位置的O-C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本文获得的卫星位置精度,除天卫五(Miranda)有显著提高,其他4颗卫星的位置精度基本相同。本文中天卫一和天卫三的结果与"亮卫星定标法"的结果在精度上相当,天卫二的位置精度与其他天王星卫星的位置精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亮卫星定标法"的可靠性。此外我们还获得了天卫四的位置与精度。
2007年02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莉萍;
统计和分析了我国古代月食记录中的月亮位置。这些宿度记录主要集中在北魏、宋朝和清朝,这三个朝代正史中记录的月食宿度错误率分别是15%、5%和4%。清代之前的大部分月食宿度记录应该是实测的结果,清代正史月食宿度记载则来自预报记录。地方性月食宿度记录绝大部分出自明清的地方志,其中对宋朝和明朝的月食宿度记录比较多,错误率分别为21%和6%,清朝地方志交食记录中对当朝发生日月食时的日月位置的记录很少,而对清之前出现此类天象时的日月位置有较多的记载。1740年前后至清末月食的宿度记录精度比之前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历象考成后编》和《仪象考成》的编纂。
2007年02期 14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一)《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频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
2007年02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