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利用窄线宽激光测量锶原子束速率分布

    赵亚楠;吴慧;常宏;张首刚;

    利用多普勒频移效应,通过线宽2MHz窄线宽激光与锶原子束在大角度作用下的荧光信号分析,测量了锶原子束速率分布。比较和分析表明,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2009年01期 v.3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1 ]
  • 一种铷原子频标射频倍频单元的实现

    秦蕾;高伟;陈智勇;盛荣武;

    讨论了射频倍频单元对汽泡型铷原子频标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介绍了一种我们新研制的用于小型汽泡型铷原子频标的数字锁相倍频电路。将该数字锁相倍频电路接入铷原子频标系统后,闭环测得该频标系统的稳定度为σy(τ=1s)≤3×10-11,达到商用小型铷原子频标性能指标,而该倍频电路板的面积仅为原倍频电路板面积的1/2,功耗仅为原倍频电路的1/3。

    2009年01期 v.3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3 ]
  • 微波时间传递精度和时延分析

    车爱霞;

    分析了引起微波时间传递系统时延变化的原因和单向及双向时间传递比对精度;分析表明,根据微波双向时间比对的长期测量数据可对搬钟实验得到的时延值进行修正,采用该修正结果可减小单向时间比对的误差。

    2009年01期 v.32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4 ]
  • 基于UTC(NTSC)的GPS定时接收机时延测量

    李孝辉;刘阳;张慧君;施韶华;

    GPS提供了一种精密定时的方法,但接收机绝对时延的测量是一个难题,现有的测量方法成本高且难以操作,因而提出了一种GPS定时接收机时延测量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时间尺度UTC(NTSC)与GPS定时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1PPS)的比对结果,利用UTC(NTSC)的国际比对数据以及UTC与GPST的时差数据,可以测量GPS定时接收机时延,该方法简单易行。最后,对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2009年01期 v.3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93 ]
  • 基于差拍的频标比对系统的性能比较

    刘娅;李孝辉;王文利;

    针对差拍计数器测量系统和差拍数字频标比对系统各自的频率测量特性、精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基于差拍技术的频标比对平台以便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了这两套系统的技术要点及实现流程,详细阐述了差拍数字频标比对系统性能较高的原因,并对这两套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分析。差拍计数器测量系统所得测量值的稳定度(Allan方差,τ=1s)为4.7×10-12,差拍数字频标比对系统所得测量值的稳定度为3×10-14,后者比前者提高了近两个数量级。

    2009年01期 v.32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6 ]
  • NTSC时频基准实验室守时系统自动监测软件

    王正明;

    为了能实时了解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时频基准实验室守时系统的运转情况,编制了本软件。本软件的功能是对系统中原子钟最近一个月的比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后,得到一个纸面的加权平均时间尺度"TA",用它作为监测UTC(NTSC)、UTC(JATC)和原子钟运转情况的参考,给出TA-UTC(NTSC)、TA-UTC(JATC)、以及每个钟相对于TA的速率曲线。通过选用窗体上设置的各个按钮,能很方便地监测原子钟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情况。位于陕西蒲城的BPL监控室可以通过远程局域网得到NTSC守时实验室的数据,实时运行本软件,并用TA作为参考,即可监测BPL监控室原子钟运行情况,并且对BPL发播工作钟时间T(PU)进行监测和频率驾驭,以实现T(PU)同步到UTC(NTSC)。

    2009年01期 v.3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4 ]
  • 基于伪距测量的钟差计算模型

    刘利;韩春好;朱陵凤;郭睿;刘晓萍;

    基于伪距和钟差定义,讨论了无线电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一般意义下基于伪码测距模式的钟差计算模型,并通过坐标变换,给出了地固系中的实用计算模型。对地固系计算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卫星在地固系运动速度引起的改正项与sagnac效应项是完全不同的两项改正;对于GEO卫星,sagnac效应项最大约为200ns,其地固系运动速度引起的改正约为1ns;而对于MEO卫星,sagnac效应项最大为120ns,其地固系运动速度引起的改正约为1200ns。

    2009年01期 v.32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8 ]
  • 基于脉冲星的星载钟时间修正算法研究

    尹东山;高玉平;陈鼎;彭恢全;

    讨论了一种对长期在轨运行的星载钟的钟差进行修正的方法,该方法以导航用毫秒脉冲星作为高稳定度频率源,采用卡尔曼最优估计算法对星载钟进行控制。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星载钟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增强星载钟的长期自主运行能力。

    2009年01期 v.32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8 ]
  • 守时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报警系统设计

    屈俐俐;漆溢;

    为了及时发现守时主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概率最高的设备,降低比对数据的出错率,提高守时精度及比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设计了一种守时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守时比对系统的时间比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比对数据异常,及时启动故障自动诊断系统,通过报警系统报告发生故障的可能设备,实现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尽快排除。结果表明,该守时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报警系统达到了预期目标。

    2009年01期 v.3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6 ]
  • GPS共视中电离层时延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李变;

    为了更好地计算GPSCV(共视)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时延值(它是影响GPSCV比对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当前3种电离层时延的计算方法,并以NIC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单站GPS比对数据及NICT与NTSC(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的GPS共视比对数据为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的电离层时延计算方法对GPS时间比对结果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双频实测电离层时延和利用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提供的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map计算的电离层时延对GPSCV比对结果修正后的精度,比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的时延对比对结果修正后的精度分别提高30%~40%和20%~30%。

    2009年01期 v.32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UWB中Viterbi译码器的FPGA设计与实现

    王朝刚;卢晓春;

    由于差错控制在超宽带室内导航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考虑到IEEE802.15.3a标准采用卷积编码和Viterbi译码来进行差错控制,因此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实现了一种约束长度为7,译码深度为64的全并行Viterbi译码器。本设计在Xilinx ISE9.2环境下进行了综合,并采用Modelsim6.0对整个设计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满足超宽带系统的要求。

    2009年01期 v.3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6 ]
  • 应用X射线源的航天器姿态测量

    杨廷高;陈鼎;

    在介绍X射线源和X射线探测器、准直器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应用X射线源测量航天器姿态参数的原理和方法。对X射线星扫描仪的结构、扫描观测X射线源方法和矩形准直器响应函数等做了介绍,较详细地论述了应用单准直器X射线星扫描仪和差分准直器X射线星扫描仪确定航天器姿态参数的测量模型,并进行了二者间的比较和分析。简单讨论了X射线星扫描仪测量建模和应用测量模型拟合航天器姿态参数的算法问题。最后,对采用编码孔径系统确定航天器姿态参数的方法做了概括性介绍。

    2009年01期 v.32 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