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强;顾源;张胤;王延辉;刘淑琴;董太乾;
在传统铷原子频标的基础上,利用一台780 nm的DFB半导体激光器代替铷光谱灯作为抽运光源,将激光的频率锁定在87Rb原子的循环跃迁线(52S1/2,F=2→52P3/2,F=3)上,实现了微波铷原子频标的闭环锁定,初步获得的短期稳定度指标为3.7×10-12τ-1/2(1~100 s)。
2012年02期 v.35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立庆;刘杰;高静;张林波;靖亮;董瑞芳;刘涛;李永放;张首刚;
窄线宽激光器在铯原子喷泉钟、光钟以及时间频率传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的工作波长为698 nm窄线宽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实验中采用两级稳频方法将激光锁到初稳腔和高稳腔。通过第一级稳频,激光线宽为1.1 kHz;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第二级稳频。通过逐渐优化第二级稳频,可以实现Hz量级线宽激光。
2012年02期 v.35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阎世栋;孙兵锋;钟达;梅刚华;
针对被动型铷原子频标电路模块中由三极管等数量众多的分立元件搭建的9倍选频放大模拟电路和种类繁多的集成电路搭建的5.3125 MHz综合器电路,给出了数字化电路解决方案。在此新方案中,通过使用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对锁相环进行编程控制,可以实现对10 MHz参考信号18倍频的精确控制;同时,利用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内部"虚拟"的集成电路对10MHz参考信号进行分频变换可以得到5.3125MHz信号。实际使用证明,这种设计方案具备易于集成、调试简单的优点,在替换原有模拟倍频、综合器功能电路后,成功实现整机锁定,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原有水平,使整机向数字化、小型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2012年02期 v.35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屈俐俐;
通过对氢钟时差测量数据的二次差分,获得频率漂移的准确量值后对氢钟时差测量数据进行修正,经过频率漂移修正后的氢钟数据在保持其良好短稳特性的基础上长稳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达到或超过性能中上的高性能管的商品铯钟5071A的常稳指标,这种处理方法能提高守时氢钟对时间实验室所保持的时间尺度的贡献。
2012年02期 v.35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小花;许林生;华宇;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便携式低频时码接收机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接收机的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方便户外工作人员携带。描述了该接收机的硬件系统结构,给出了软件算法。硬件结构中,使用了ALTERA公司的EP2C70F672C8芯片,软件部分在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完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按本方案设计的接收机集成度高,可靠性好,易扩展,易升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2年02期 v.35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林;胡永辉;侯雷;
针对局域网领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主要利用微控制器STM32和单片网络接口芯片W5100为核心搭建硬件平台来设计一个高精度、高吞吐量的NTP时间服务器系统,为客户端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息,从而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时间同步的功能。实验及分析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现网络时间同步。
2012年02期 v.35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利;唐桂芬;郭睿;白英广;刘晓萍;朱陵凤;
伪距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观测量,是实现导航定位、精密定轨和精确授时的基础。基于伪距、钟差和时标偏差的概念与定义,讨论了时标偏差对卫星伪距测量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伪距O-C(观测值与计算值之差)进行时标偏差解算的计算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时标偏差影响主要体现在伪距变率项;对于MEO卫星,时标偏差影响不仅会使真实的O-C曲线斜率变大、曲线变长,而且会使多个弧段O-C曲线呈现锯齿状,表现为每个弧段解算的参数不能用于跨弧段预报。最后,利用北斗试验系统MEO卫星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数据计算的时标偏差精度约在0.02s左右,不同弧段解算结果比较稳定,并且扣除时标偏差后的O-C计算结果也与理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时标偏差理论分析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2012年02期 v.35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在民;胡永辉;武建锋;马红皎;王继刚;王康;
分析了射频前端带宽与BOC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关系,研究了射频前端带宽和早迟码间距对S曲线的影响。在规范的TOA误差估计模型框架下,采用非相干延时码跟踪锁定环,推导出非相干延时锁定环理论计算的码跟踪误差与射频前端带宽、早迟码间距、载噪比、积分时间和码环路带宽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从而定量地分析了非相干延时锁定环的码跟踪误差。最后对BPSK-R信号和BOC(10,5)信号的码跟踪性能做了比较,比较表明,BOC(10,5)信号的码跟踪性能优于传统的BPSK-R信号,在相同的码跟踪精度条件下,BOC(10,5)比10.23 MHz BPSK-R信号所需要的载噪比约低7 dB,比1.023 MHz BPSK-R信号低15 dB左右。
2012年02期 v.35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滕艳辉;唐泉;
讨论了由平气定朔注历的宋代历法中,闰月的安排。根据太阳和月亮运动不均匀性改正,建立了朔望月长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比较分析2中气间距和朔望月长度,指出由于中气与定朔同日,在4种情况下使得闰月被提前1个月,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使闰月提前2个月。这为中国古代历谱的复原与考证提供了直接依据。
2012年02期 v.35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
2012年02期 v.3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