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铷钟光谱灯老化的实验研究和寿命评估

    冯浩;崔敬忠;翟浩;杨世宇;

    铷光谱灯(铷灯)是汽泡式铷原子钟的关键部件。铷灯内金属铷的损耗是决定铷原子钟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为了预测铷灯使用寿命期内的铷消耗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6个铷光谱灯开展了8a的铷消耗量测量。依据铷消耗模型的经验公式对铷消耗量数据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了一种肖特耐碱金属玻璃铷光谱灯铷消耗模型的各项参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铷与灯泡内所含杂质的反应消耗量在20~60μg之间,铷的消耗率稳定在0.18~0.28μg/h之间。以正常工作时铷消耗量最多的铷灯的拟合参数计算,10a使用寿命期的铷消耗量约为127μg。与相应时间内实际的铷量消耗的比较表明,使用该模型预测的结果是相对保守和可靠的。

    2015年01期 v.3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铷钟光谱灯热结构设计

    汤超;黄剑龙;秦蕾;金鑫;盛荣武;余钫;

    光谱灯作为铷原子频标物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特别是热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光谱灯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而且还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工作模式、光谱轮廓和光强稳定性,从而对整机的频率输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原有结构的铷光谱灯所存在的灯温高、激励电路稳定性低、激励功率大以及加热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热仿真和实验结果,重新设计了一款优化热结构的光谱灯。相比原有结构光谱灯,其灯温降低10℃,激励功耗降低50%,加热功耗减小0.55 W,且更加稳定可靠,更适合应用于小型铷原子频标。

    2015年01期 v.3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的GNSS共视时间比对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朱张林;高玉平;王平利;王惜康;

    为了实现远程时间同步中的共视数据自动、连续传输,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来实现C/S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案。阐述了数据发送端与接收端的传输原理和实现方案。发送端通过串口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将其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的数据并对其检验并保存。设计了发送端与接收端自动重连接功能,实现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测试表明:采用基于TCP/IP协议和C/S模式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现共视数据自动、连续、可靠的传输。

    2015年01期 v.38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Vondrak平滑因子最佳确定方法及在时间比对数据中的应用

    赵书红;广伟;袁海波;屈俐俐;尹东山;

    考虑到原子钟比对数据和远程时间比对数据的噪声水平具有时变性,因此选用Vondrak平滑方法对这两种数据进行平滑,并用交叉证认法动态地选取平滑因子。利用模拟数据验证了交叉证认法的有效性,并利用实测的原子钟比对数据及远程时间比对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交叉证认法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计算得到客观、最佳的平滑因子,有效地滤除原子钟比对数据和远程时间比对数据中的大部分噪声,对进一步提高时间保持精度有积极的意义。

    2015年01期 v.38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系统中设备时延标定的研究

    马红皎;李梦;吴华兵;胡永辉;

    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系统采用的是双向单程伪距测量机制。因此设备时延包含在伪码测距的测距值与钟差值之中,这对系统的测距精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种设备时延,提出了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终端闭环校准方法。实验及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并为系统的下一步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2015年01期 v.38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电荷泵锁相环环路滤波器的设计与优化

    廉吉庆;陈大勇;翟浩;

    环路滤波器是锁相环电路的重要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电路输出信号的质量。以二阶无源环路滤波器为例介绍了电荷泵锁相环环路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基于相位裕度和设计参数γ的环路滤波器优化设计,并且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证明这种环路滤波器设计方法正确,优化方法切实可行。

    2015年01期 v.3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引力波引起的脉冲星计时残差模拟与分析

    童明雷;丁勇恒;赵成仕;高峰;高玉平;

    为了能将引力波引起的脉冲星计时残差从总的脉冲星计时残差中分离出来,我们介绍了3种形式的引力波(单一持续的引力波、单一瞬时的引力波和随机引力波背景)及其对脉冲星计时残差的影响,并利用脉冲星计时处理软件Tempo2进行了模拟,对模拟得到的这三种引力波源引起的脉冲星计时残差进行了分析比较。该工作在脉冲星时间尺度的建立及其应用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2015年01期 v.38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S+AR模型的三种方式预报地球自转参数的比较

    雷雨;高玉平;蔡宏兵;

    为研究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模型和自回归(autoregression,AR)模型的组合(LS+AR)方法用于地球自转参数(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ERP)的预报时,不同的预报方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我们采用递推、迭代和间隔这3种预报方式对ERP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这3种方式对日长变化(length of day,LOD)所有跨度预报的精度相当,而递推方式在极移所有跨度的预报上表现出精度优势,间隔方式次之,迭代方式最差。在数据利用率和计算速度方面,递推和迭代方式的数据利用率高,但前者的计算量明显小于后者,而间隔方式的数据利用率低,但计算速度最快。

    2015年01期 v.38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后参考文献反映文中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有关资料的出处,或提供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内容的详尽文本。文后加注参考文献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有关内容,而且是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此外,文后参考文献还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1-3]

    2015年01期 v.3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间频率学报》征稿简则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谨、表述确切、图表清晰。2)来稿篇幅(包括图表和中外文摘要)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稿件中要包含英文标题

    2015年01期 v.3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