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涛;高玉平;张鹏飞;李云飞;
GNSS观测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GNSS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文章在周跳探测、相位平滑伪距等研究的基础上,从多路径效应、电离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变化率等方面对GNSS观测数据质量检核进行了研究,并编写了一款新的GNSS观测数据质量检核软件G-QC,实现了质量检核报告的可视化。该软件能兼容RINEX第2版及第3版。通过与TEQC(translation,editing and quality checking,TEQC)软件包的质量检核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利用所编制的软件G-QC实现了对GPS/BD双模接收机静态和动态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核。
2016年01期 v.3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仲崇霞;黄艳;梁炜;许原;
介绍了GPS载波相位测量的码和载波相位观测方程,根据观测方程的特点,利用双频GPS接收机接收到的码伪距和载波相位伪距测量值进行消电离层组合、宽巷组合和窄巷组合操作,即可求出整周模糊度。最后,应用NOVTEL公司的OEMV-3板卡实际的观测数据理论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分析证明该方法精度较高。
2016年01期 v.39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博;张斌;
针对目前我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信号采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式,而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解调技术尚未被成熟掌握的情况,提出了BOC(10,5)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方案。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层次化的、基于VHDL语言的设计流程。首先介绍了BOC调制技术的原理,分析研究了基于Xilinx ISE14.4软件和Zynq-7000 FPGA器件的软件无线电的BOC调制信号发生器的实现方法,并在由上海德致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ZYBO(ZYNQ XC7Z010-1CLG400C,Zynq Board)开发平台上进行了调试和验证,对北斗接收机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16年01期 v.39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温合;何在民;胡永辉;
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E5频段上,采用的是交替二进制偏移载波(Alt BOC)的调制方式,这种调制技术与传统的PSK-R调制技术相比,频带利用率高,且信号有更好的捕获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从伽利略E5频段的信号结构出发,结合数学仿真,研究了E5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码跟踪精度和抗多径性能,验证了伽利略E5频段的优越性,为E5信号的接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年01期 v.39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涌;罗浩;严丹;张会彦;毛银盾;唐正宏;
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监测领域,利用地基光电望远镜的观测是主要的手段。2014年,通过改造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一台口径35 cm的望远镜,使其具备针对地球同步轨道目标进行CCD漂移扫描观测的功能。介绍了观测资料处理中的目标星象检测提取和天文定位的方法。利用该望远镜开展了地球同步轨道目标的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的同步轨道目标观测精度约为0.5″,其中望远镜指向的不稳定性是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轨道改进试验表明,相对于仅用单圈次观测结果,利用多圈次观测结果的轨道改进效果明显,其中轨控发生会影响目标的预报精度,在无轨控发生时,24 h和48 h点位预报精度在方位和俯仰上均好于3″。
2016年01期 v.39 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婧宇;孙保琪;孔垚;杨旭海;
为了更好地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观测数据解算对流层天顶延迟(ZTD),基于近年发展起来的多模GNSS实验跟踪网(MGEX)以及自主改进的Bernese5.2软件,采用双差方法,解算了MGEX 68个全球分布的测站2014年10月1日至30日共30 d的BDS-ZTD(利用BDS观测数据单独解算得到的ZTD),并与GPS-ZTD(利用GPS观测数据单独解算的ZTD)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按照可见北斗卫星数目将测站划分为4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可见BDS卫星数大于8颗的测站而言,平均偏差为0.86cm,平均标准差为1.07cm,平均均方误差为1.40cm;对可见BDS卫星数为7~8颗的测站而言,平均偏差为1.62cm,平均标准差为1.40cm,平均均方误差为2.24cm;对可见BDS卫星数3~7颗的测站而言,平均偏差为0.79cm,平均标准差为2.08cm,平均均方误差为2.28cm;对可见BDS卫星数小于3颗的测站而言,BDS-ZTD与GPS-ZTD之差超过20cm的不参与进一步的分析计算。
2016年01期 v.39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惜康;高玉平;王平利;尹东山;张鹏飞;
为了使光纤陀螺仪能够工作在适宜的环境下,须预先对选定工作环境的温度与地表稳定性进行测量与评估。利用水平仪分别对选定的地下实验室和地面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室地表周日倾斜度变化小于0.5″,周日温度变化小于0.1℃,而地面地表周日倾斜度变化大于2″,周日温度变化远远大于0.1℃。地下室的环境条件更接近光纤陀螺仪的环境需求,地下实验室相对于地面环境更稳定,可以为光纤陀螺仪提供一个稳定的实验环境。
2016年01期 v.39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正>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后参考文献反映文中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有关资料的出处,或提供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内容的详尽文本。文后加注参考文献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有关内容,而且是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此外,文后参考文献还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2016年01期 v.3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
2016年01期 v.39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