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义遒;
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和记忆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原子频标事业的发展历程。
2016年04期 v.39 247-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施俊如;阮军;管勇;王心亮;刘丹丹;林睿;张辉;陈江;余凤翔;张首刚;
Rabi和Ramsey牵引效应是影响铯原子喷泉钟频率不确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了铯原子喷泉钟中微波腔的辐射场与冷原子团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获得了原子—辐射场哈密顿量和时间演化算符。通过数值求解时间演化算符的薛定谔方程,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原子团速度和密度的二维分布,获得了钟跃迁概率和Rabi和Ramsey频移,并对频移量与初始原子|3,±1>态对称性、|3,0>与|3,±1>态相干和相干相位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于铯原子喷泉钟得到Ramsey腔微波脉冲面积是7π/2时非相干和相干初始原子态对应Rabi和Ramsey牵引频移量级分别为10-18和10-14,且频移量与相干相位呈三角函数关系,与PTB评定该项频移得到的理论及实验结果一致。
2016年04期 v.39 25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锡瑞;漆溢;
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氢原子钟监控系统性能的设计。该设计由上位机软件平台、下位机硬件电路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组成。其中,对上位机软件平台进行了设计实现,对原有下位机硬件电路进行了简化;同时深入研究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模块,给出了主要故障的诊断流程图,用于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处理,进一步提高监控系统的性能。
2016年04期 v.39 26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菲;胡永辉;武建锋;何在民;闫温合;
信号捕获是星地时间同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折叠型匹配滤波器来实现信号的快速捕获。该滤波器主要是采用分段相关累加,同时在FPGA的基础上对该滤波器的功能进行了实现和在线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灵活、节省资源、捕获快等优点,并已应用于实际的星地时间同步设备的工程实现中。
2016年04期 v.39 274-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东隅;张子昂;范存波;
为了减小测站间时间同步偏差对多测站激光测距的影响,提高空间碎片的测定轨精度,探讨了利用GPS共视法近实时地实现测站间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方法。实验选取激光测站长春站(CHAL)和日本鹿儿岛站GUTS Masda(GMSL)进行时间同步实验,并用后处理的IGS精密钟差产品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该方法的时间同步精度达3 ns(RMSE),可满足多测站激光测距对时间同步精度的需求。
2016年04期 v.39 282-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龙霞;李孝辉;陈婧亚;
目前,基于GNSS的单向授时方法的授时精度在几十纳秒的水平,精度为纳秒级、可实时提供服务的授时方法仍为空白。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视原理的GNSS单向授时方法,该方法可以实时地为用户提供授时精度为3~5 ns的服务,且不受时间以及服务用户数量的限制。针对该方法存在的当用户远离基准站授时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用虚拟共视基准站技术来解决。针对中国的基准站分布,给出了最优的虚拟基准站生成算法,并为用户制定了虚拟共视基准站技术的使用原则。分布在全国28个地点的试验点结果表明,虚拟共视基准站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共视授时方法精度随用户与基准站距离增加而下降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改正单向授时方法中至少80%的星历和电离层延迟误差,可以将星历和电离层延迟误差对共视授时方法的影响控制在3 ns以内。
2016年04期 v.39 290-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魏亚静;袁海波;董绍武;广伟;高喆;
基于北斗ICD文件的钟差预报二次多项式模型,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播的钟差参数对卫星钟差进行预报,采用IGS数据分析中心的钟差产品作为评价参考来分析BDS星钟预报误差;采用主控站多模接收机采集到的伪距观测数据,以及IGS的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进行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得到BDT与IGST之间的时间偏差;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北斗监测型接收机实测数据,结合广播钟差数据和精密钟差产品来进一步分析广播钟差的预报误差对卫星导航单向授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广播钟差的预报结果相对于精密钟差的均方根误差(RMS)小于3 ns,采用广播钟差的单向授时结果和精密钟差的单向授时结果,存在±5 ns的偏差。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授时精度提供重要的参考。
2016年04期 v.39 30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正>~~
2016年04期 v.39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谨、表述确切、图表清晰。
2016年04期 v.39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