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颜艳;闫露露;姜海峰;张首刚;
介绍利用掺铒光学频率梳测量锶光钟频率的研究进展。整个测频系统由掺铒光纤光学频率梳和光谱展宽及拍频系统两部分组成。掺铒光学频率梳内的掺铒光纤飞秒激光器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机制实现锁模,其脉冲重复频率为232 MHz,腔内插入了能够快速控制重复频率的电光调制晶体。掺铒光学频率梳频率锁定后,重复频率和载波包络相移频率环内剩余噪声对稳定度的影响约1×10~(-16)@1s和2×10~(-20)@10~4s。光谱展宽部分利用高非线光纤和倍频晶体,将掺铒光学频率梳光谱范围由1 575 nm附近扩展到锶光钟波长(698.5 nm),在该波长处的光梳单模功率达1μW。将扩展后的掺铒光学频率梳光谱与单频激光拍频得到外差信号信噪比大于40 d B(分辨率带宽300 k Hz),满足后续锶光钟绝对频率测量的应用要求。
2017年03期 v.40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江永琛;王锦清;苟伟;虞林峰;
设计了一款基于光纤传输的1.5 GHz的稳相频标传输系统,实现系统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的相位校准。文中对系统的稳相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然后对光纤稳相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包括实验室中的高低温箱测试以及地埋长光纤的实测。结果表明,基于目前的测试系统,与未稳相时相比,稳相系统对相位波动的长时间改善效果达到130多倍。文中还对光纤本身的温度系数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得到了光纤温漂系数。为了解决频率稳定度和相噪恶化的问题,文中还引入了一款高稳定度的晶振锁相模块,并给出了多组实测数据,使得频率稳定度和相噪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该系统将应用到上海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系统的频标信号传输中。
2017年03期 v.40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堂;刘娅;史琛;李孝辉;王晓晗;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远距离时间比对技术之一。它是将两个地面站的时间信号通过卫星发送给对方站,时间信号的传输通过扩频码实现,因此扩频码速率是影响其比对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首先给出了扩频通信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设计比较试验,分析了不同扩频码速率对钟差测量的影响,特别是不同扩频码速率对设备时延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扩频码速率越高,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越低,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受通信带宽的限制,扩频码速率不能无限扩大。文章根据实测验证,给出了卫星双向比对设备测试的码速率的选取原则建议。
2017年03期 v.40 146-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武文俊;张虹;广伟;张继海;董绍武;李焕信;
2016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利用俄罗斯AM22卫星重新开通了已停止两年六个月的欧亚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链路。为降低该时间传递链路的不确定度,利用国际权度局的GPS移动校准站对其进行了直接校准,使其总不确定度达到了1.5 ns。选取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国际卫星双向比对数据对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M22通信卫星实现的欧亚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1 d内的频率相对不确定度和时间不确定度分别可以达到10-15和1 ns。
2017年03期 v.40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音华;李孝辉;刘长虹;李实锋;
GNSS星基导航系统易受敌方干扰,且易受遮挡,使其在军事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局限性。地基长波授时系统具有发射功率大、抗电磁干扰强等优势,且长波发射台可以当作GNSS系统的伪卫星来使用。因此,长波授时系统和GNSS系统进行组合定位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提高导航系统的可用性,降低在军事应用中的风险。首先从性能上分析两个系统进行组合定位的可行性;再从理论上对双系统组合定位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校正—融合的组合定位算法用以修正长波授时系统的系统误差,进一步优化组合定位性能;然后,以西安为例分析长波授时系统和北斗系统组合定位对几何精度因子的改善情况;最后,基于实测数据研究长波授时系统和北斗系统组合定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地基长波授时系统与北斗组合定位,能大大改善几何精度因子,对多遮挡环境下的改善尤为明显。采用笔者提出的组合定位算法,基于北斗伪码接收机可以达到数十米量级的定位精度,相比北斗单系统导航组合定位精度有一定恶化,但是如果后期对长波数据增加平滑滤波处理,组合定位性能会进一步提升。
2017年03期 v.40 16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德进;卢晓春;王雪;
对高增益天线采集的3颗伽利略导航卫星播发E1民用信号进行质量评估,详细介绍码片波形、功率谱、相关函数和S曲线偏差和峰均比等导航信号分析方法,针对同频率、同相位、同带宽导频与数据分量基带波形相互缠绕问题,提出采用多周期累加平均算法获得单分量基带信号,同时提出功率补偿算法解决多路复用信号功率分配导致相关损失难以计算的问题。Matlab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行有效,最后得出综合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在0.15码片的相关间隔内,Galileo E1民用信号的测距误差不超过0.42 ns。此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对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17年03期 v.40 17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佳亮;
针对我国通信同步网的现状,分析未来通信对于时间/频率同步的技术要求,对比既有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研究探讨新型同步网的体系架构、时间溯源、信号传送及同步网元等,并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建议。
2017年03期 v.40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后参考文献反映文中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有关资料的出处,或提供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内容的详尽文本。文后加注参考文献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有关内容,而且是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此外,文后参考文献还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2017年03期 v.40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一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http://www.ntsc.ac.cn)位于世界著名旅游风景区西安市临潼区,是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科学研究的机构。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授时发播任务,是国际原子时合作重要参加单位,时频研究和标准时间保持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建设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短波授时系统,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基于高精度时频测量
2017年03期 v.40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本刊为了规范科研行为和净化学术环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请投稿作者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避免出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具体包括:1抄袭和剽窃将他人的作品或作品片段据为己有,一般表现为:逐字逐句原封不动地抄袭他人作品;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稍作改动,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
2017年03期 v.40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谨、表述确切、图表清晰。
2017年03期 v.40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