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学报

  • 铯喷泉钟冷原子碰撞频移的差分法测量研究

    林睿;王心亮;刘丹丹;管勇;张辉;陈江;余凤翔;施俊如;阮军;张首刚;

    铯原子喷泉钟作为频率基准标校其他原子钟。冷原子碰撞频移是影响铯原子喷泉钟频率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原子数的差分测量法中各项参数在测量碰撞频移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原子碰撞频移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主要取决于喷泉钟运行时高低原子数密度频差的阿伦方差,其系统不确定度取决于原子数的涨落、高低原子数密度之间的非线性密度比。应用该方法测量了铯原子喷泉钟NTSC-F1的碰撞频移,获得测量的冷原子碰撞频移的平均值为4.0×10~(-15),其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A类)为3.2×10~(-15)(t=32 768 s);其系统不确定度(B类)为6.5×10~(-16)。

    2017年04期 v.40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DC-GPX2的精密时间间隔测量仪设计

    侯志军;马红皎;王康;赵爱萍;邢燕;

    为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对多通道、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的需求,基于TDC-GPX2时间数字转换芯片设计了一款四通道精密时间间隔测量仪,根据功能控制模块的设置,仪器可实现对不同通道输入信号时间间隔的高精度测量。详细论述了系统的测量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时间间隔测量仪测量精度优于20 ps,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接入5 MHz的时钟参考其量程可达3.34 s,基本满足大多数时间频率应用领域对测量设备的性能需求。

    2017年04期 v.40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PN码的电话信道时延测量方法研究

    金晓臻;华宇;

    针对目前电话授时系统中授时准确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N码的时延测量方法,该方法将PN码引入电话信道的时延测量中,服务器端将PN码信号经幅度调制和DA转换后通过电话信道传输至用户端,用户端先对输入信号进行AD采样,幅度解调,再利用PN码信号的自相关特性对其进行快速捕获,进而完成信道时延测量。通过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电话信道的时延测量,能够将不同电话端局间的时延测量波动值由毫秒级减小到125μs,从而为提高电话授时准确度打下了基础。

    2017年04期 v.40 22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时间偏差数据对四系统定位性能的改善评估

    王欢;张慧君;李孝辉;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以及BDS的快速发展,多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联合定位因其有诸多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系统之间的时间偏差是多系统联合定位导航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了多系统组合定位中系统时间偏差的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四系统测地型接收机的实测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GNSS系统时间偏差监测数据,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四系统的定位性能,详细比较分析了不同截止高度角情况下,使用先验的系统时差以及用户端解算系统时差的多系统组合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系统时间偏差监测数据进行多系统组合定位可以有效的改善定位精度。此外,在截止高度角大于30°的环境下,由于可见卫星数目不多导致单系统无法连续定位,而多系统仍可以连续定位并且达到较高的精度,这对半城市化、城市峡谷等环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7年04期 v.40 2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转发式分时观测的IGSO卫星定轨研究

    陈琪;雷辉;杨旭海;陈亮;王伟;

    卫星轨道精度是决定卫星导航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转发式卫星导航的试验项目的支持下,对I1-S卫星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时段处理,模拟分时观测的过程,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定轨。目的是验证在数据量少的情况下是否不影响定轨精度,如果结论成立,则可以在有多个观测任务时,对不同的卫星进行轮替观测,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利用2015年8月14日到2015年8月20日的观测资料进行定轨实验,分别从定轨残差以及轨道重叠误差等方面分析卫星的定轨精度,5站总的RMS在0.14~0.17 m的范围之内,平均值是0.15 m。在三维方向上的重叠差小于1 m。利用分时观测的数据进行定轨,5站总的残差RMS都小于0.20 m,在0.13~0.18 m的范围内,分时段数据解算的卫星轨道与全时段解算的轨道比较差异RMS小于1 m,和全时段定轨残差在同一水平上,没有降低定轨精度,证明了在米级定轨需求下分时观测的可行性。

    2017年04期 v.40 240-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转发式测定轨系统卫星地面站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可视化

    何大林;孙高文;韩伟;

    在转发式的卫星测定轨系统中,卫星地面观测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间断产生大量高精度测距数据、气象数据、时间同步等测量数据,这些数据是实现卫星精密测定轨的基础。因此,地面观测站的数据质量及其可视化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此目的,采用Unix时间戳算法及vector迭代器技术,利用C++Builder开发一套对卫星地面站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其可视化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明:此套系统能有效统计、初步筛选数据,发现在观测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验证数据记录时存在的问题,更直观地反应各个天线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了观测系统及设备故障排除和维护的效率。

    2017年04期 v.40 251-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因素分析

    丁勇恒;童明雷;赵成仕;

    毫秒脉冲星自转的高度稳定性,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时间尺度,称为脉冲星时。但影响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因素仍有很多,例如观测白噪声、计时红噪声、参考原子钟钟差、太阳系历表误差、宇宙中的引力波等等。为建立高精度的脉冲星时,主要分析3种因素如何影响脉冲星时的稳定度,分别是参考钟钟差、太阳系历表误差以及随机背景引力波。利用TEMPO2软件,结合Parkers脉冲星计时阵(PPTA)的真实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来具体分析各个不同因素对脉冲星时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对所有脉冲星计时模型参数拟合后,历表误差对脉冲星时稳定度的影响较小,而参考原子钟钟差和引力波对脉冲星长期稳定度影响比较大。

    2017年04期 v.40 260-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正>一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http://www.ntsc.ac.cn)位于世界著名旅游风景区西安市临潼区,是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科学研究的机构。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授时发播任务,是国际原子时合作重要参加单位,时频研究和标准时间保持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建设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短波授时系统,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基于高精度时频测量

    2017年04期 v.40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间频率学报》2017年总第40卷总目次

    <正>~~

    2017年04期 v.40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间频率学报》征稿简则

    <正>1宗旨和沿革《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本刊刊载时间频率科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成果与进展、专题评述等。《时间频率学报》的前身为创刊于1978年的《陕西天文台台刊》,2003年更名为现刊,为季刊。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017年04期 v.40 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